東北網雙鴨山9月7日訊(首席記者 楊軍)去年以來,我市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根本,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陣地為依托,以志願服務和文化惠民活動為載體,統籌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和移風易俗宣傳教育,走出了一條基層精神文明創建和鄉風文明提昇的發展之路,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常態化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推進文明村鎮創建。2022年全市新創建省級文明村鎮(標兵)6個;全市現有全國文明村6個,省級文明村鎮60個,市級文明村鎮120個,縣級文明村鎮199個。全市縣級及以上文明鄉鎮39個,佔比93%;縣級及以上文明村346個,佔比75%。全市所有鄉鎮和行政村均在顯著位置設置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欄,整體設置率100%。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部署,按照『五有』要求,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全市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8個、所(含街道)63個、站(含社區及部分單位)548個,實現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覆蓋。突出教育和服務功能,建立544支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開展理論宣講、文藝文化、法律諮詢、農技培訓、生活服務、扶危幫困等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6149場次,有效打通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持續活躍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發揮德治教化作用,深入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選樹宣傳活動,有效促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490個村鎮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有效發揮鄉風文明建設規范引導作用。495個村鎮設立道德『紅黑榜』,積極開展『好公婆』『好兒媳』『星級文明戶』評選,開展『鄉風文明隨手拍』活動,『正向示范』和『反面曝光』成為監督農村群眾行為習慣的新常態。501個村鎮成立群眾組織,在深入開展『除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行動中,發揮積極作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全市農村節地生態安葬率66%,火化率達95.2%。
整合基層陣地資源,將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活動廣場等場所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共同建設。建成農村室內文化活動室386個,每天開放時長6小時以上。農家書屋廣泛收納各類農村實用圖書,平均藏書達到1000冊以上。建成室外文化廣場403個,全市187個村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達到『十個一』標准。
全市組建『紅色文藝輕騎兵』『蒲公英』文藝小分隊等隊伍98支,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文藝宣講、『結對子種文化』等文藝演出、文化培訓、文化活動共1036場次,受眾73500餘人。為農家書屋補充更新理論闡釋、自然科學、農技知識等圖書20000餘冊,開展送圖書下鄉活動24次,累計贈送圖書7000餘冊。開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愛國主義影片展映等活動3500餘場次,極大豐富了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