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我市全力加速『文旅+經濟』融合發展的報道(下)
首席記者 楊軍 記者 楊啟坤
『啊朗赫赫呢哪……烏蘇裡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白雲飄過大頂子山,金色的陽光照船帆,緊搖槳來掌穩舵,雙手贏得豐收年……』悠揚抒情的曲調乘著風兒,蘇醒著邊疆小城饒河最深沈的記憶……
8月20日,在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風情旅游區天鵝廣場,赫哲族伊瑪堪藝術團團長、赫哲族非遺文化傳承人葛玉霞用一支聲情並茂的『伊瑪堪』,為現場嘉賓演繹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四方來客相會古韻邊城、共謀邊境發展,八方賓朋齊聚蜜都饒河、共話文旅未來。
8月19日至21日,黑龍江省首屆邊境(界江界湖)旅游聯盟大會暨雙鴨山市特色文化旅游產業推進大會在饒河縣精彩啟幕,在大會主題文藝晚會上,黑龍江省首屆邊境(界江界湖)旅游聯盟正式成立,包括饒河縣在內的我省18個邊境縣(市、區)代表先後做文旅資源優勢推介,這標志著我省邊境(界江界湖)旅游產業已邁入新時代。
唱響新『烏蘇裡船歌』
景點全域、觀念全域、服務全域,唱響新『烏蘇裡船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辦好黑龍江省首屆邊境(界江界湖)旅游聯盟大會暨雙鴨山市特色文化旅游產業推進大會,饒河縣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習俗資源、優美的生態自然山水稟賦,推進文旅產業首次形成了標准化體系建設,初步形成民俗體驗游、生態休閑游、文化懷古游、界江風情游等旅游體系。
優化景區景點動線設計。聘請清華大學文化旅游設計研究分院對四排赫哲風情旅游園區整體布局進行優化調整,拓展主線游覽內容,利用景區空曠場地設置游客臨時休息區,特別是在景區出入口設置游客購物集中存放區,增建主題餐廳、主題酒吧等配套服務設施,進一步滿足游客消費需求。
傳唱烏蘇漁歌——以激活赫哲民俗旅游為重點,圍繞造船、狩獵、漁具制作等生產生活方式開發沈浸式娛樂體驗產品,設置『頂杠』『叉草球』等赫哲族傳統體育活動場地,設計赫哲族習俗體驗活動,建設赫哲族漁獵館,引入VR全景技術,游客可身臨其境體驗赫哲族漁獵生活。
譜寫界江新曲——開闢界江游船旅游航線。充分發揮『烏蘇裡江一江望兩國』的自然風光優勢,整合縣域內6家水路客運旅游企業20艘客船,開通『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馬長島』『饒河縣—饒河口岸』『饒河鎮—環游團山島』3條界江旅游航線,滿足游客深度體驗界江風光需求。
挖掘古玉史今——挖掘饒河小南山遺址豐厚歷史底蘊,從遺址出土的距今約9000年的玉器出發,揭示中華史前人類的生活狀況、技術水平和思想觀念,證明塞北人文歷史。
傳承紅色精神——講好抗聯故事,講好珍寶島故事,在『紅色+冰雪』『紅色+休閑』『紅色+度假』等『紅色+』建設上加大力度,通過紅色設施、服務、產品的再提昇,推動文旅建設高質量發展。
開啟文旅產業新征程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饒河縣把舉辦此次大會作為加快文旅產業轉型昇級的新機遇,重塑文旅發展理念,深刻把握文化內涵,堅持群眾需求導向,吸引全社會參與,努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
圍繞『最純的蜜』『最遠的玉史』『最清新的空氣』等特色文旅資源,打造『蜜淌烏蘇裡、魚躍赫哲鄉』旅游IP形象,叫響『探神秘赫哲,到蜜都饒河』宣傳口號。四排赫哲風情旅游園區、小南山玉文化遺址公園、赫哲聖山大頂子山等7個重點景區,實現景區景點提檔昇級。全縣上半年旅游綜合收入達2.18億元,同比增長31.3%。
城是一處景,景是一座城。饒河縣對內厚植『史韻』、涵養『民俗』、彰顯『生態』,握指成拳,全景饒河躍然眼前。對外,饒河緊密對接撫遠、虎林、密山,點線面相結合,串珠成鏈,以精品線路引領旅游向縱深發展,全面拓展旅游空間。
全局謀劃、全域共建、全面融合,全盤謀劃之下,借力綠水青山,饒河山水、鄉村、赫哲民俗相融相連,美景四季不斷。
全員招、全面招、全域招,大項目、大產業、大旅游。圍繞文旅產業項目,縣主要領導掛帥,組建22個工作組全力推進,撬動旅游景點建設提檔昇級,越來越多文旅活動被吸引到饒河。
圍繞休閑農業、民俗體驗等內容,饒河縣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開發『江畔民宿』和『赫哲民宿』體驗產品,把露營住宿新模式與景區、體育、文化、節慶等傳統產品深度融合,拓展吃、住、行、游、購、娛等諸多環節,形成『民宿+』鄉村旅游模式。
豐富的文化資源、自然資源、城市資源這些厚重的底氣和堅實根基,加上邊疆風韻、山水情懷、好客風情的文旅產品體系,饒河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魄力和開拓勇氣,大筆書寫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擦亮『多彩雙鴨山』名片
辦一次會,興一座城。2022年開始,雙鴨山市通過各縣輪值舉辦旅發大會,加快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叫響『美麗多彩雙鴨山』品牌。文旅市場活力迸發,旅游市場全面復蘇,消費潛力充分釋放,服務品質明顯提昇,文化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
饒河縣憑借對俄遠東地區開放核心區位優勢,積極布局邊境旅游產業,以新產業、新業態不斷賦能文旅產業轉型昇級,全縣文化旅游產業百花齊放,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借大會東風,饒河縣今年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總收入全部實現兩位數增長。各大景區游人如織,觀光游客呈現『井噴式』增長。
不只饒河,集賢、寶清等縣區文旅數據也同樣喜人。集賢縣在承辦市旅發大會後,七星山景區日均承接游客5000到6000人,房車營地、觀峰酒店客房供不應求,旅游消費市場火爆異常;寶清縣在承辦市旅發大會後,把賣礦石的礦坑變成了『賣風景』的翡翠湖,兩年接待游客60萬人次,帶動旅游收入2400萬元。
喜人數據再次證明,在各縣輪值舉辦旅游發展大會的三年來,雙鴨山市以『辦一次會、興一座城』的踏實舉措已經推動全市文化旅游發展提檔昇級,旅游產業已成長為雙鴨山市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和幸福產業。
我的邊城你的『游城』
美麗多彩雙鴨山,正快馬加鞭進入『旅發時代』。
正是寶清、集賢兩縣珠玉在前,讓邊城饒河下決心籌備黑龍江省首屆邊境(界江界湖)旅游聯盟大會暨雙鴨山市特色文化旅游產業推進大會。
在饒河這座抗聯精神與北大荒精神交融的城市裡,自然典藏、人文瑰寶、歷史饋贈交相輝映。17000多年前,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9000年前,這裡的先人就開始系統使用玉器。小南山遺址發掘出土的玉玦、環、管、珠、扁珠、璧飾、錛形墜飾和玉斧等玉器,構成了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玉器組合面貌,這裡的玉文化深刻影響了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乃至東北亞的玉文化。
『說起雙鴨山,說起饒河,作為本地人,我們有眾多引以為傲和自豪的地方。』在會議舉辦期間,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市民群眾,回答幾乎異口同聲:地處北國邊疆,如何實現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向金山銀山轉型,把我的邊城變成你的『游城』?在這次盛會裡一定能找到答案。
大會不負眾望,不負所托。通過此次大會,『美麗多彩雙鴨山』品牌更加響亮。『旅游+』發展路徑更加有力,推動旅游與文化、數字、生物、康養等要素深度融合;全市文旅資源深度整合,賞冰樂雪、濕地觀鳥、避暑康養、節慶文體貫穿全年,紅色文化、赫哲文化、礦工文化、古玉文化等地域文化串珠成鏈;『旅游+』『+旅游』的新場景、新業態、新產品層出不窮,『紅色旅游名縣』『避暑旅游目的地』『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中國傑出康養旅游目的地』等稱號實至名歸。
通過此次大會,雙鴨山市大力支持饒河在彰顯特色、集聚旅游要素、完善服務功能等方面整合力量、系統謀劃,優化整合區域文旅資源,與密山市、虎林市、撫遠市、建三江共商成立烏蘇裡江界江旅游聯盟,合力推動邊境地區旅游一體化發展。
通過此次大會,雙鴨山市聯結8個市(地)所轄的18個邊境縣(市、區),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原則,積極構建邊境旅游聯盟營銷網絡。用大會『東風』把雙鴨山市文旅融合發展的品質提上來、名氣打出去、人氣聚起來,形成以雙鴨山市、饒河為核心的邊境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矩陣,為全省轉型發展賦予新動能。
通過此次大會,雙鴨山市文旅產業進入了『一切皆可文旅、文旅賦能一切』的時代。以『旅游+』為主攻方向,雙鴨山市全力打造『1+1>2』的多贏局面,激發新的消費增長點,充分發揮特色文旅產業『一業興百業、百業促一業』乘數效應,搶抓旅游市場快速擴張機遇,串點成景、連珠成線,依托文化、節慶、體育等要素打造熱門線路,促進『旅游+』多元融合發展。
從『頭頂青天、腳踩大山』,到『赫哲之鄉、烏蘇裡船歌之鄉』,通過承辦大會,邊城饒河的民俗文化、抗聯精神、生態之美、城市之景、轉型之勢更加突出,實現著從『邊城』到『游城』的轉變。
『旅游+』帶動『游經濟』
『這裡人文資源特色鮮明,冰雪資源得天獨厚,綠色資源多姿多彩,紅色資源彌足珍貴。』會上,與會嘉賓紛紛為饒河的文旅產業發展基礎和潛力感到振奮。
手握文旅好資源,如何講出邊城好故事?饒河人民一邊籌備辦會,一邊答卷。立足『一首歌、一個人、一條江、一座山、一邊城』等要素資源,饒河縣圍繞赫哲文化、船歌文化、界江文化、古玉文化、紅色文化、異域文化確定了『一點突破、一線拓展、西連東開、全域統籌』的農旅文融合發展總體思路,重點培育發展『旅游+生態』『旅游+民俗』『旅游+現代農業』『旅游+文化』『旅游+康養』『旅游+研學』等新業態,成為省內東部地區農旅文融合產業新范本。
打造出四排赫哲族風情旅游區、大頂子山景區、小南河關東風情景區等旅游產業『引爆點』。饒河縣借助大會籌備機遇,引進一大批文旅專業人纔,引入了大量企業投資,實現了全縣旅游景點全面昇級,形成了『山海關不住,投資雙鴨山,進軍饒河縣』的生動局面。
依托大會,饒河縣推出了8條國內、5條國際、4條研學17條精品旅游線路,走出一條界江聯動、異域融合、轉型昇級的文旅發展新路徑,加速推動饒河縣向『游經濟』轉變。
迎風勢正起,加『游』向未來。而今,山青水清、天高雲淡,熱情如火、生機盎然的『美麗多彩雙鴨山』,文旅產業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和無限的潛力,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