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啟坤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當回望那段血與火的歷史,饒河這片土地上的抗戰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承載著中華兒女不屈的抗爭與熱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大地迅速淪陷,饒河也未能幸免,陷入日寇的鐵蹄之下。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值此民族危亡之際,中共饒河中心縣委挺身而出,響應中共中央和滿洲省委的號召,組織民眾奮起抗日。1933年4月21日,饒河農工義勇軍在大葉子溝成立,這支隊伍雖人數不多,武器簡陋,但他們懷揣著對侵略者的滿腔仇恨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在白山黑水間點燃了抗日的烽火。
1934年,饒河農工義勇軍改編為饒河民眾反日游擊大隊,開始在饒河、虎林等地開展游擊戰爭。他們以爆馬頂子為中心,建立了抗日游擊根據地。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成為游擊隊員們休養生息、打擊敵人的堅實堡壘。游擊隊員們在山林間穿梭,靈活運用戰術,不斷襲擊敵人的據點和運輸線,讓日寇防不勝防。在一次戰斗中,游擊隊員們得知日軍將有一批物資運往虎林縣城,他們提前在必經之路設下埋伏。當日軍車隊進入伏擊圈後,游擊隊員們如猛虎下山般衝了出來,一時間槍聲大作,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經過激烈的戰斗,游擊隊員們成功繳獲了這批物資,極大地補充了自己的裝備和給養,同時也沈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1935年8月20日,饒河民眾反日游擊大隊改編為東北抗日同盟軍第4軍第4團,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戰斗能力也日益增強。他們與日軍展開了一場場殊死搏斗,在饒河的土地上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新興洞小北山戰斗便是其中一場經典戰役。1935年9月,第4團得知日軍將經過新興洞,他們迅速在小北山設伏。戰斗打響後,日軍憑借著精良的武器和優勢兵力,向游擊隊員們發起了瘋狂的進攻。游擊隊員們毫不畏懼,他們依托有利地形,頑強抵抗。政治委員李斗文身先士卒,帶領戰士們與敵人展開激烈的拼殺,不幸壯烈犧牲。但游擊隊員們並沒有被敵人的凶猛進攻所嚇倒,他們懷著對戰友的深切悲痛和對敵人的刻骨仇恨,繼續浴血奮戰,最終擊斃日軍富泉顧問及高木司令以下日偽軍30多人,取得了戰斗的勝利。這場戰斗不僅展示了游擊隊員們的英勇無畏,也讓日軍認識到了他們的頑強抵抗意志,成為了饒河抗戰歷史上的一座豐碑。
在長期的抗戰過程中,饒河的百姓們也給予了抗日隊伍堅定的支持,他們是抗戰勝利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日軍的殘酷統治下,百姓們生活困苦,但他們始終心系抗日隊伍,不顧生命危險,為游擊隊員們送糧送藥、傳遞情報。有一位姓張的大爺,他雖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主動承擔起為抗日隊伍傳遞情報的任務。他經常以打柴為掩護,深入敵佔區,搜集日軍的兵力部署和行動情報。有一次,他得知日軍即將對游擊根據地進行『討伐』,便連夜翻山越嶺,將情報送到了游擊隊員手中。游擊隊員們根據他提供的情報,提前做好了准備,成功地避開了日軍的圍剿。像張大爺這樣的百姓還有很多,他們或許沒有在戰場上與敵人拼殺,但他們的默默付出同樣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1937年,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正式成立,這標志著饒河地區的抗日力量進一步整合壯大。第7軍在軍長陳榮久的帶領下,多次與日軍展開激烈戰斗,給予日軍沈重打擊。1937年3月,陳榮久率領200餘人在大頂子山後阻擊進犯日軍。戰斗中,陳榮久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帶領戰士們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斗。他們利用地形優勢,頑強抵抗日軍的進攻,最終一舉擊斃日本參事官大穗久雄。然而,在戰斗即將勝利之際,陳榮久不幸被日軍子彈擊中,壯烈犧牲,時年34歲。他的犧牲讓全體戰士悲痛萬分,但也更加激發了他們的抗日斗志。戰士們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在饒河大地上與日軍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
在饒河抗戰的艱苦歲月裡,還有許多無名英雄為了抗擊日寇,默默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他們有的在戰場上英勇犧牲,有的在後方為抗日隊伍提供支援,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於明智便是其中一位。1936年6月15日,他同150名戰士行至同江縣頭道林子時,與日軍360多人遭遇。戰斗中,敵眾我寡,情況危急。為了掩護部隊轉移,於明智帶領幾名戰士主動吸引敵人火力,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最終,他和戰友們全部壯烈犧牲,但他們成功地為部隊轉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於明智甘做軍中馬前卒,為了抗日救國不計個人得失,他的犧牲精神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饒河抗戰的歷史,是一部充滿血淚與抗爭的歷史,也是一部彰顯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的歷史。在這片土地上,無數的抗日英雄們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和民族的榮譽。他們的事跡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激勵著我們後人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