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鈕
生態『含綠量』發展『含金量』的雙向奔赴
//shuangyashan.dbw.cn  2025-08-28 07:21:51

看雙鴨山林區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帶來的蝶變

林雪 張皜 本報首席記者 楊軍

  『天藍、山綠、水清、林茂、鳥鳴清越……』青山作伴水為鄰、生態美景如畫來,行走於雙鴨山林區,綠色之變、生態之美,處處可見、時時可見。

  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讓『含綠量』與發展『含金量』,實現同頻共振、雙向奔赴,是雙鴨山林業局有限公司堅持不懈踐行『兩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真實寫照。

  森林覆被率達80.2%,產業總產值28151萬元……生態,是雙鴨山林業的突出優勢。

  作為龍江森工集團生態建設的主力軍,雙鴨山林業局有限公司緊密圍繞集團『生態立企』方針,創新實施『一二三五一』發展策略,彈奏出保護昇級、產業轉型、發展騰躍『三部曲』,努力奔向『生態資源—綠色產業—全域共富』的價值躍遷。
 

  『林長制』織密生態守護『防護網』

  『今日天氣晴,風力2-3級,一切正常……』清晨,安邦河經營所生態巡護員王奇傑打開『龍江林長』APP,在轄區開展例行巡查,詳實記錄巡護日志。『有了這個APP,巡護軌跡一目了然,漏巡、錯巡的情況再也不會出現了。』王奇傑的話,道出了智能工具給巡護工作帶來的便利。

  『以前調查靠「雙腳丈量」,現在智慧監測和無人機技術不僅效率提上去了,管護精度也更高了。』公司森林防火部副部長吳卓感慨道。

  公司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核心導向,緊跟龍江森工集團『智慧林業』部署,積極探索數字化發展路徑,通過建設生態調度指揮中心、森林防滅火指揮中心、邊緣數字中心、有害生物檢疫站及兩處場級生態指揮中心,系統性引入智能監測設備、智能APP、大數據分析、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構建起覆蓋林業生產全鏈條的數字化體系。

  成為龍江森工集團首批『林長制』試點單位後,雙鴨山局公司嚴格對標黑龍江省林長制條例要求,在林區生態治理體系建設中主動探索、系統謀劃,構建起『局級—場級—管護站—護林員』四級聯動的責任網絡體系,將管護責任精准劃分至753個林班、46個管護責任區,落實到178位生態護林員身上,實現了對轄區15.5772萬公頃林區『無縫隙、全覆蓋』守護,真正把『林長制』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保護的實際成效。

  隨著『林長制』『河湖長制』『田長制』深度融合實施,公司將林草資源保護、河湖治理、黑土地保護等任務有機整合,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病蟲害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各項專項工作協同推進、落地落細。

  如今,雙鴨山林區的林海愈發繁茂,珍稀動植物種群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多。野生動物的悠揚嘯叫與林間鳥鳴相互呼應,共同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自然交響樂。
 

  『新業態』鍛造兩山轉化『金鑰匙』

  從『生態高地』到『價值富礦』的潛能釋放,從『生態存量』到『經濟增量』的質的轉變,雙鴨山林區激活山林資源,讓林中『生金』,拓寬富民之路。

  公司緊緊圍繞這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貫徹集團『產業富企』方針,錨定『生態+產業』融合發展路徑,以『一項主業』為根基、『兩輪驅動』為動力,推動生態優勢加速向經濟優勢轉化。

  作為2025年國家級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公司以科學經營為筆、生態數據為墨,率先探索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路徑,2025年完成3900畝刺五加、赤芍、蒼術等林下中藥材試驗栽培,邁出林區生態價值轉換的堅實一步。

  公司森林經營管理部部長李新旺介紹,2025-2030年6年期間,計劃發展以刺五加為主的林藥生態復合產業項目32500畝。同時,建立全周期跟蹤管理機制,進一步挖掘林下經濟潛能,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聚焦苗木產業,著力打造寒地綠化彩葉樹種培育基地,錨定『三年培育10萬株精品苗木』目標,推進金葉復葉槭、金葉榆嫁接及五角楓移植培育工程;同步加強紅松果樹區建設,創新『以短養長』林下套種模式,實現『增綠』與『增收』雙贏。

  『今年我們已向雙鴨山市嶺東區政府供應楊樹、水曲柳等樹種,用實際行動做區域生態建設與城市綠化的堅強後盾!』公司森林業有限公司經理周立新表示。

  做大,更要做優。公司以生態為基,探索『生態+文旅』新路徑。今年7月以來,依托林海河湖資源,推出森林燈光秀、星空露營、『夜韻青山』等沈浸式體驗項目,搭配林區特色美食、文化展演,讓夜晚的林區熱鬧起來。這一創新迅速點燃旅游市場,日均游客量穩步增長,最高突破5000餘人次。

  『我們將以「夜韻青山」為起點,深度挖掘青山景區生態與文化資源,朝著「全時段、全域四季游」目標發力,構建「游、購、娛、吃、住、行」一體化產業鏈,為游客帶來更加豐富的游玩體驗。』公司青山旅游分公司負責人黃小航介紹說。
 

  『綠底色』築牢生態發展『壓艙石』

  踏入寶山中心經營所,一幅『綠樹成蔭蔽日、花團錦簇爭艷、景致相映成趣』的山水詩畫正徐徐鋪展。

  『喬木挺秀立骨架、灌木蔥蘢織綠毯、花草爛漫綴其間』的立體美化綠化創新模式,讓高大喬木橕起生態『天際線』,低矮灌木鋪就四季『綠底色』,繽紛花草點綴出靈動『風景線』,三者錯落交織、層層疊翠,勾勒出層次豐盈、步步皆景的生態景觀。

  『我在這兒住了大半輩子,以前街上就幾棵老槐樹,看著單調又冷清。現在可大不一樣了!到處是花花草草,走兩步就換個景致,出門跟逛花園似的!』站在綠意盎然的路旁,林區居民話語裡滿是對如今宜居環境的認可與歡喜。

  護綠提質,探索更好更快發展。公司始終堅持以『擴綠』為基,以『興綠』為要,以『護綠』為本,通過全方位深化森林資源培育,不僅實現林木蓄積量逐年穩步攀昇、林分結構持續科學優化,更推動生態『顏值』與經濟『價值』雙向躍昇,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通過持續加大林區生態修復與建設投入力度,著力推動和美林場(所)建設進度,2025年的綠化工程重點增植金葉糖槭、紫葉稠李、海棠等彩葉樹種,並輔以紅松、果樹等經濟樹種共計4300餘株、灌木4961株(叢)、綠籬360延長米、花卉5656平方米,切實讓『推窗見綠、出門賞景』成為林區居民日常。

  『今年計劃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4.84萬畝,森林撫育13萬畝,苗圃培育紅松優質苗木300餘萬株,這些森林經營措施為培育可持續發展的優質高效森林,發揮森林「四庫」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礎。』公司森林經營管理部副部長孫京剛對此充滿信心。

  青山為墨繪宏圖,綠水作弦譜新章。讓生態紅利更精准地惠及林區職工群眾,為建設現代化龍江森工注入強勁『雙鴨山力量』。從『守山人』的執著堅守,到『綠富美』的生動蝶變,這份生態答卷,如今已轉化為一幅讓生態之美與民生之樂在此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它不僅為雙鴨山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更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作者:    來源:雙鴨山日報    編輯:楊宏圖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 雙鴨山日報社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主辦
本網站為雙鴨山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