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雨欣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其內涵豐富,既需產業興旺的『硬實力』,更離不開文明鄉風、良好政風的『軟實力』支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這為鄉村振興的精神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當下,我們應全方位推動鄉村振興邁向新高度。
培育時代新風,在『移風易俗』中破『陳規陋習』,為鄉村振興煥發『文明活力』。時代新風是鄉村發展的精神旗幟,引領著鄉村社會的進步方向。培育時代新風,首當其衝的便是破除『陳規陋習』,開展移風易俗行動。一些農村地區存在著諸如『天價彩禮』『大操大辦婚喪嫁娶』『封建迷信活動』等不良現象,不僅加重了農民的經濟負擔,更侵蝕著鄉村的文明根基。對此,各地應積極行動,通過修訂村規民約,明確規定紅白事操辦標准、彩禮上限等內容,讓村民在行為上有章可循。同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作用,組建志願服務隊,走進鄉村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講解陳規陋習的危害,傳播新思想、新文化。例如,組織『文明新風宣講團』,利用農閑時節、鄉村集市等時機,舉辦專題講座、文藝演出,將文明理念融入到村民喜聞樂見的節目中,使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時代新風的洗禮。此外,還可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力量,制作短視頻、開設直播等,廣泛宣傳文明新風尚,曝光陳規陋習典型案例,形成強大的輿論引導力,讓文明之風吹遍鄉村每一個角落,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煥發鄉村文明活力。
弘揚儉朴民風,在『精打細算』中傳『節約美德』,為鄉村振興涵養『朴素力量』。儉朴民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鄉村振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質。在當前鄉村發展中,部分村民在生活消費、人情往來方面存在鋪張浪費現象,與鄉村可持續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弘揚儉朴民風,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倡導『精打細算』的生活方式。一方面,通過開展『節約型家庭』『節約型村莊』等評選活動,樹立勤儉節約的榜樣,激勵村民養成節約糧食、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等良好習慣。另一方面,將節約美德融入鄉村文化建設,挖掘和整理本地關於節儉的民間故事、家訓家規,通過文化牆、宣傳欄、村廣播等形式進行展示和傳播,讓村民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感受節約的價值。在紅白事操辦上,更要大力倡導簡約朴素的新風尚。成立紅白理事會,全程參與並監督紅白事的辦理,杜絕大擺宴席、過度消費等行為。引導村民轉變觀念,將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鄉村產業發展、子女教育等關乎鄉村長遠發展的事務中,為鄉村振興涵養深厚的朴素力量,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涵養務實政風,在『真抓實乾』中顯『擔當底色』,為鄉村振興凝聚『實乾動能』。務實政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基層乾部的工作作風直接關系到鄉村各項政策的落實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乾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抓實乾解民懮、紓民怨、暖民心。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基層乾部應時刻牢記使命,在『真抓實乾』中盡顯『擔當底色』。一方面,要走進基層、貼近群眾,了解村民的實際需求和困難。定期開展走訪調研活動,與村民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對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昇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制定的政策措施符合鄉村實際、貼合村民意願。例如,在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時,乾部要親自考察市場、研究項目,結合本地資源優勢,精准定位產業方向,帶領村民探索出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產業致富之路。另一方面,要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簡化辦事流程,建立健全『一站式』服務機制,讓村民辦事少跑腿、好辦事。對於鄉村振興中的重點項目、民生工程,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項目建設質量過硬,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取信於民,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實乾動能,推動鄉村各項事業穩步前進。
(作者單位:雙鴨山市饒河縣五林洞鎮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