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建平
在饒河農場境內,距十七隊3.5公裡的撓力河畔的西風嘴子,抗聯第七軍曾打過一場漂亮的伏擊戰,擊斃日軍少將日野武雄等39人,我軍無一人傷亡。偽滿洲國《大同報》在1938年10月20日的報道中哀嘆『滿洲國防一名將星殞落』。此戰振奮了抗日軍民,使侵華日軍受到重創。
這一年的9月26日夜晚,我地下交通員朴永山同志將一份緊急情報送到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部。報告稱偽滿洲國軍政部要員日野武雄少將前來巡視邊境防務,在40多名武裝軍警的保護下今天已乘船來到饒河縣小佳河集團部落。他們在一兩天之內就返回饒河縣城。
這真是送到嘴上的肥肉,我們不能不吃。當時,第七軍軍部的密營在老鷹溝。大部隊都在同江、撫遠、富錦、虎林一帶活動,家裡只有一個警衛連和一個少年連。留在密營的代理軍長崔石泉和從同江回軍部匯報請示工作的一師副師長姜克智,經過商量,決定由姜克智任總指揮,率警衛連采用伏擊戰術消滅這股來敵,狠狠地打擊日偽軍的囂張氣焰。
警衛連有30多人,他們都是地形熟、槍法准、戰斗經驗豐富的老戰士。一聽說叫他們執行伏擊任務,個個樂得直蹦高。
27日下午,崔石泉和姜克智親自率隊從老鷹溝出發,直奔西風嘴子,卡住咽喉要隘,決心殲敵於撓力河畔。
西風嘴子是位於撓力河下游的一個小山包,它像從那丹哈達拉嶺餘脈的叢山中躥出的一只老虎,尾連著老鷹溝,頭在撓力河喝水,是撓力河主航道的必經之路,在這裡打伏擊地形最有利。
從密營到西風嘴子有20多公裡。由於滅敵心切,又是熟路,指戰員們如同脫韁的駿馬,沿著起伏的山崗,在密林叢中疾馳而行。黃昏之前,按時到達了目的地,他們立即在北山頭和兩山坡構築工事,挖掩體,插樹枝,做好了偽裝,分兩道防線進行埋伏,等待著敵人的到來。
從旱路計算,小佳河離西風嘴子只有15公裡,從水路走就變成了60多公裡了。因為撓力河床的大轉彎,有的地方又會遇上近似360度的回旋彎,轉悠半天也走不出幾裡地。埋伏了一宿的戰士們,摩拳擦掌,急不可耐,鋒利的目光逼視著撓力河面。28日10點左右,遠處傳來了馬達的突突聲,日軍的汽艇來了。熬了一夜的戰士們頓時精神抖擻,倦意全消,立即檢查了武器,把子彈推上槍膛。只見日軍汽艇沿著蚯蚓形狀的河道轉過一彎又一彎,由遠而近,直奔西風嘴子而來。300米、200米、100米……日野武雄少將直挺挺地站在甲板上一動不動,望遠鏡緊緊貼在眼眶上,直視著西風嘴子山崗。僅隔幾十米遠了,姜克智一聲令下:『打!』步槍、機槍就像開鍋一樣,子彈像刮風似地向甲板上掃去。剎那間,日野武雄少將和他周圍的十來個隨從都被撂倒在甲板上,其他敵人倉惶應戰,亂成一團,他們的機槍射手還沒到位就喪了命。汽艇想奪路逃走,幾十米寬的河道被密集的火力網封鎖得嚴嚴的,根本就逃脫不了。我部居高臨下,打得非常痛快。汽艇駕駛員被子彈穿了個貫通,拽著舵盤倒向了一邊。汽艇嗡地一聲向北岸躥去,一頭紮在那裡不動了,尾部慢慢地沈入水中,還擊聲也停止了。戰士們厲聲喊道:『繳槍不殺!』乾喊也沒有動靜。大家又像打靶似的,集中目標,對准船艙進行了猛烈的射擊。打了一陣,見船上根本沒有還擊的聲音。姜克智把手一揮說:『停止射擊!』槍聲立即停止了。戰士們又喊了起來:『繳槍不殺,你們趕快投降吧!』喊了一陣,船上還是一點兒動靜也沒有。姜克智又命令戰士劃船衝上去看一看。有兩個戰士從西風嘴子魚亮子上借了一只漁船,一名戰士劃船,一名戰士端著槍,徑直衝上了汽艇,只見幾十具日軍屍體橫倒豎臥,都被我們擊斃了。戰斗只用了幾十分鍾就結束了,小分隊戰果輝煌。經過打掃戰場,包括那位大名鼎鼎、威風凜凜的偽滿洲國軍政部要員日野武雄少將在內,甲板上躺的、船艙裡臥的,一共39具屍體。還繳獲機槍1挺,長槍27支,短槍10支,子彈4000多發,望遠鏡1架。有一名戰士寫了一個小紙條貼在了舵樓上:『警告小鬼子,這就是日本侵略者的下場!』我小分隊無一傷亡,滿載勝利的喜悅,安全迅速地回到了密營。小佳河地區的人民群眾奔走相告:『日本來了一船人,連那個了不起的大官兒都被抗聯在西風嘴子打死在撓力河裡了。』他們贊揚說,抗聯戰士真像天兵天將,神出鬼沒。
撓力河畔伏擊戰的勝利,更加激發了抗聯戰士抗日救國、英勇殺敵的革命斗志,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支持抗聯的熱情。
(據饒河縣相關歷史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