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席記者 馬淑芬)9月11日至15日,由全國鳥類環志中心、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主辦,黑龍江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和草原候鳥動態監測保護創新聯盟共同承辦的『2025年秋季鳥類環志監測技術交流研討會』在黑龍江寶清縣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包括港澳、新疆等地區的鳥類環志專家、濕地生態學研究員及自然保護地科研工作者共計80餘人參會。
本次交流研討會主要內容包括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經驗交流、候鳥監測新技術介紹和鳥類環志監測野外實踐等。會議期間,來自東北、華東、華北、華中、華南、西北、西南等多個地區的專家學者和部分企業代表共作了17場主旨報告、7個保護經驗交流。為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深度融合,與會人員深入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鳥類環志外業實習與實地調研。
『鳥類環志是通過在鳥身上佩戴標記物,從而了解鳥類的生物學信息以及遷徙規律的一種科研活動。』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江紅星說。據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構建起覆蓋全國60餘處重要鳥類棲息地的監測網絡,累計環志各類鳥類超過400多萬只,為禽流感等重大疫源疫病的預警防控提供了關鍵依據。
多年來,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度重視鳥類保護及監測工作,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監測設施設備,組建專業監測隊伍,逐步構建起一套較為完善的鳥類監測體系。同時,積極與科研院校、單位開展合作交流,共同開展鳥類研究項目,為科學保護鳥類提供了有力支橕,在鳥類資源保護、監測技術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黑龍江省是我國鳥類環志規模最大的一個省份,年均環志數量約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七星河保護區位於黑龍江三江平原腹地,是「中國白琵鷺」之鄉,也是丹頂鶴等鶴鸛類、雁鴨類水鳥的重要繁殖地和遷徙停歇地,而且七星河保護區在鳥類保護特別是白琵鷺、鶴類保護上做出了非常重大的成績。交流研討會不僅可以提昇七星河濕地在水鳥保護特別是鶴鸛類保護上的重要價值,也必將為我國候鳥遷徙通道的保護提供重要的支橕。』江紅星說。
本次研討會系統交流了鳥類環志與監測保護的前沿技術和先進經驗,通過理論與實地結合的形式,顯著提昇了鳥類環志工作的標准化、科學化和國際化水平。會議的成功舉辦為我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管理提供了堅實支橕,也為全球候鳥保護貢獻了中國經驗與技術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