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雙鴨山首位造血乾細胞捐獻者經鵬
本報記者 郭林林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聯合印發《關於表彰2022~2023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雙礦公司職工經鵬憑借無償捐獻造血乾細胞的突出善舉,榮獲『無償捐獻造血乾細胞獎』,躋身全國4414名獲此殊榮者之列。作為雙鴨山市造血乾細胞捐獻第一人,他不僅填補了家鄉該領域的歷史空白,更在榮譽歸屬的抉擇中堅定表態『把榮譽留給雙鴨山』,以實際行動踐行雙礦公司『忠誠奉獻、務實擔當』的煤礦精神。
榮譽擇鄉:根在黑土,情系雙鴨山
『我是土生土長的雙鴨山人,戶口雖因海南人纔引進政策遷移,但根永遠在這裡,這份榮譽必須留給家鄉。』當省衛健委工作人員就榮譽歸屬征詢意見時,經鵬的回答擲地有聲。這份國家級榮譽的『落戶』,不僅讓『無償捐獻造血乾細胞獎』首次與雙鴨山緊密相連,更讓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的精神火種在這片黑土地上落地生根——而這背後,是他作為雙礦人的初心堅守。從2013年首次挽起衣袖獻血,到2023年4月成功捐獻400毫昇造血乾細胞混懸液,經鵬的公益之路始終與雙鴨山、與雙礦公司緊密相依。作為雙礦職工,他身上的『煤礦精神』早已融入血脈:正如礦工們紮根井下、默默奉獻光熱,他十年如一日堅持每年獻全血1次、血小板2次,獻血證摞起的厚度,是對『奉獻』二字最生動的注解;恰似礦山生產中『聞令而動』的擔當,他曾在獻血小板僅半月後,接到血站緊急求助便立即趕去為白血病患者捐獻,即便事後身體透支仍毫無怨言。
填補空白:雙鴨山『第一例』的精神重量
經鵬的捐獻,不僅是一次個體的善舉,更以『雙鴨山市造血乾細胞捐獻第一人』的身份,填補了家鄉在該領域的歷史空白,為這座城市的公益事業寫下裡程碑式的一筆。而這份突破,正是雙礦公司煤礦精神『敢為人先、務實篤行』的延伸。2016年,經鵬在哈爾濱地鐵站看到造血乾細胞捐獻宣傳時便萌生意願,卻因全省招募名額已滿遺憾錯過。但他如礦工攻破難題般不氣餒,2017年招募啟動即第一時間趕赴哈爾濱,留下8毫昇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2023年2月接到配型成功的電話時,他脫口而出的『我願意』,盡顯礦工『衝鋒在前』的果敢;面對患者化療高燒導致的采集延遲,他那句『隨時待命,等多久都願意』,又飽含礦山人『堅守到底』的韌勁。最終歷時5小時完成采集,成為雙鴨山、雙礦公司首位造血乾細胞捐獻者,用熱血為家鄉公益史刻下『第一』的印記。
精神共振:從礦山到社會的擔當傳承
此次國家表彰的核心意義,在於弘揚『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人道主義精神,而這與雙礦公司『服務社會、回報人民』的企業使命高度契合。經鵬的行動,正是這種精神共振的鮮活樣本:2020年疫情來襲時,他如礦工堅守崗位般主動加入福園社區志願者隊伍,在零下20餘度的寒冬裡值守卡點、逐戶走訪965名居民,累計服務超600小時,用『紅馬甲』續寫礦工的責任擔當;資助單親困難學生、拾金不昧謝絕千元謝禮的善舉,更將礦山人的淳朴與熱忱延伸到社會各個角落。
如今,這份留在雙鴨山的『無償捐獻造血乾細胞獎』,已不僅是一份個人榮譽,更是國家表彰精神、雙礦煤礦精神與鄉土情懷的融合象征。它印證著:從礦山深處的默默奉獻,到生命接力的大愛無疆,雙礦人始終以擔當為筆,書寫著對家鄉、對社會的赤誠。而經鵬的故事,也將激勵更多雙鴨山人、雙礦人加入公益隊伍,讓『大愛無疆』的精神與『忠誠奉獻』的礦魂在黑土地上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