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縣聚焦民生需求辦實事立足群眾期盼解難題
本報記者 王博
『以前飯後想找個地方散步都難,現在有了這個民生廣場,既能跳廣場舞,又能陪孩子玩,日子越過越舒心了!』近日,在友誼縣友鄰鄉新建成的民生廣場上,村民吳阿姨一邊帶著孫子蕩秋千,一邊笑著向記者分享生活的變化。這座承載著群眾期盼的民生廣場,正是友鄰鄉依托縣人大『民生微實事』項目,踐行履職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也是縣人大以小切口服務大民生、助力鄉村振興的縮影。
民生廣場的修建,始於一次民意摸排。2025年上半年,友鄰鄉人大在開展『代表聯系群眾』走訪活動時發現,『休閑場地不足』是高頻訴求。友鄰鄉人大代表實地調研時注意到,機關樓前400多平方米閑置空地緊鄰居民小區,步行5分鍾可達,場地平整、采光充足,適宜建休閑廣場。鄉人大第一時間將這一訴求梳理匯總,上報至縣人大『民生微實事』項目工作組。
『民生微實事』是友誼縣人大近年來重點推出的民生服務品牌,旨在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小事、實事,通過『群眾點單、代表薦單、人大派單、鄉鎮接單、政府買單』的閉環機制,把資源精准投放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讓民生服務更有溫度、更接地氣。接到友鄰鄉的訴求後,縣人大迅速組織工作人員實地調研,結合鄉村規劃、人口分布等實際情況,將『友鄰鄉民生廣場建設』納入年度『民生微實事』重點項目清單,並協調縣財政、住建等部門給予支持,推動項目快速落地。
項目推進過程中,友鄰鄉人大全程發揮監督保障作用,一方面組織人大代表多次深入施工現場,查看工程質量、進度,收集施工過程中村民提議,及時與施工方溝通調整方案;另一方面緊盯項目建設中的難點問題,確保工程按時按質完成。經過1個月的緊張施工,總面積約500平方米的民生廣場順利竣工,廣場內按使用人群和功能需求劃分健身領域:東側設置『老年健身角』安裝了適老設施,中間留『活動主區』鋪設防滑地磚,南側安裝『小八字公園椅』,邊緣種植綠植,成為集健身、娛樂、休閑於一體的民生打卡地。
『「民生微實事」雖「微」,卻連著大民生。』縣人大相關負責人表示,自『民生微實事』項目實施以來,縣人大始終堅持『群眾需求在哪裡,代表履職就到哪裡』,聚焦群眾出行、養老、教育等高頻需求,累計推動鄉鎮落地民生項目139個。友鄰鄉民生廣場的建成,不僅補齊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短板,更讓群眾感受到了人大代表履職為民的誠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民生動能』。
下一步,友誼縣人大將繼續深化『民生微實事』項目建設,進一步拓寬群眾訴求收集渠道,優化項目推進機制,讓更多『微實事』匯聚成『大民生』,切實以人大擔當守護群眾幸福生活,為全縣鄉村振興貢獻更多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