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縣強化林草資源保護築牢生態安全防線
本報首席記者 楊軍 楊昕宇
綠色是生態的本色,也是發展的底色。『綠色家底』越厚實,發展的質量就越高、後勁就越足。
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征程中,集賢縣林草部門以矢志不渝的決心與高效有力的行動,在國土綠化、資源保護、後備資源培育、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野生動物保護等多個領域精准發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為全縣生態環境的持續優化和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結合縣域實際,科學規劃綠化空間布局,突出生態效益與景觀效益並重。通過實施國有人工造林和鄉村綠化提昇等重點工程,持續推進森林覆蓋率穩步增長。同時,注重鄉土樹種的推廣和使用,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2025年完成國有林場擇伐跡地造林107.6畝,國有林場珍貴樹種用材林造林30畝,各鄉鎮完成2021年以來造林、村屯綠化補植補造喬木9000株。在綠化過程中,強化後期管護機制,落實管護責任,確保綠化成果得到有效鞏固。
『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積極創新義務植樹機制,結合『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平臺,拓展公眾參與渠道,推動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多樣化。通過設立義務植樹基地、開展主題植樹活動等方式,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綠化行動。全縣累計建成義務植樹基地15個,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80餘場次,共發動群眾9800人次,完成全民義務植樹130.6畝,造林13500株,義務植樹盡責率持續提昇,為國土綠化注入強大社會力量。
堅持源頭治理與系統修復並重,統籌推進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通過嚴格落實林地用途管制、加強森林資源巡查監管、推進林草領域問題集中整治等舉措,全縣林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2024年度共受理各類違法線索22條,立案查處19起,處罰金額29萬餘元。2025年,未出現超面積采伐現象和未批先佔、少批多佔、超范圍佔地等現象,為築牢區域生態安全屏障發揮了基礎性作用。
牢固樹立『預防為主、生命至上』理念,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責任體系,強化火源管控和隱患排查,完善防火基礎設施,提昇應急處置能力。全縣已建成防火通道138公裡,組建半專業撲火隊伍8支,配備撲火裝備300餘件,有效提昇了森林火災防控水平。同時,全面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建立病蟲害監測點117個,防治2.36萬畝,總防治率達到了100%,切實保障了森林資源健康安全。
堅持依法保護、科學管理、全民參與的原則,嚴厲打擊亂捕濫獵、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加大巡查執法力度,持續開展『清風行動』『網盾行動』等專項整治,全年共出動執法車輛360餘臺次,執法人員1800餘人次,清理整治重點區域56處,收繳獵具60餘件。
通過設立野生動物救助站、建立保護宣傳專欄、開展普法進社區學校等方式,不斷提昇全民生態保護意識,累計救助野生動物14只,包括獾、丘鷸鳥、貓頭鷹、豹貓、野雞、長耳雕等,有效保護了物種多樣性。
積極構建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體系,加強候鳥遷徙保護,設立保護宣傳標語13處,出動巡護人員1138人次、車輛454車次,巡護面積1600公頃,清繳捕獵工具30件,有效制止和懲處了非法獵捕候鳥、破壞棲息地等行為,科學規劃並實施棲息地修復工程,有效恢復和改善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