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河口岸迎來俄羅斯游客入境熱潮
本報記者 楊啟坤 文/攝
中秋之後的清晨,饒河縣的氣溫已降至5℃,但饒河口岸出入境大廳內卻暖意融融。身著彩色外套的俄羅斯游客們手持護照,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辦理入境手續,臉上洋溢著期待的笑容。『早就聽說中國美食很美味,這次終於能好好體驗了!』來自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的葉卡捷琳娜一邊展示手機裡收藏的中國美食攻略,一邊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向工作人員道謝。隨著中國對俄羅斯試行免簽政策的落地,這座承載著中俄經貿文化交流使命的邊境口岸,正迎來一波又一波熱鬧的『俄羅斯游客潮』。
免簽政策『破冰』:口岸迎來『黃金增長期』
『自9月15日免簽政策實施以來,我們明顯感覺到入境旅客多了!』饒河口岸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工作人員指著數據報表介紹,截至10月10日,饒河口岸入境俄羅斯旅客數量同比增長30%,周末及節假日更是出現小高峰。免簽政策的『東風』,讓曾經需要提前准備簽證的俄羅斯游客,如今只需持有效護照即可便捷入境,大大降低了跨境出行的時間與經濟成本。
饒河口岸的『吸引力』,不僅源於政策紅利,更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與深厚的歷史積淀。1989年,饒河口岸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一類口岸,三十餘年來,始終是中俄邊境線上重要的『雙向門戶』——東與俄羅斯比金市隔江相望,通過客貨混裝船和浮箱固冰通道,實現『四季通關』。如今,隨著免簽政策的加持,這座口岸不再只是貨物往來的『中轉站』,更成為中俄民眾面對面交流的『連心橋』。『以前來中國需要提前一個月申請簽證,現在說走就走,太方便了!』多次來饒河采購的俄羅斯商人安德烈,這次特意帶著家人一起來體驗中式生活,『我要帶孩子去吃火鍋,還要買些中國的日用品回去。』
市井煙火氣:俄羅斯游客『打卡』饒河日常
走進饒河縣城內的各個商超,隨處可見俄羅斯游客的身影:在零食區,他們認真對比著中國特色糕點的口味;在日用品貨架前,仔細查看護膚品的成分說明;收銀臺前,排隊的游客手裡提著裝滿洗發水、文具、小家電的購物袋,不時用手機翻譯軟件與店員交流。『中國的商品質量好、價格實惠,每次來都要給家人和朋友帶些回去。』來自俄羅斯的娜塔莉婭,手裡提著三大袋戰利品,臉上滿是滿足。
除了購物,中國美食成為俄羅斯游客最期待的『體驗項目』。在縣城一家老字號中餐廳裡,酸湯魚、鍋包肉、東北大亂燉等特色菜餚剛端上桌,就吸引了鄰桌俄羅斯游客的目光。『這個魚的味道太特別了!』第一次品嘗酸湯魚的瓦蓮京娜,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還拿出手機拍照發朋友圈。餐廳老板笑著說:『免簽政策實施後,店裡的俄羅斯客人多了三成,我們還特意准備了俄語菜單,方便他們點餐。』
體驗中式按摩,也是不少俄羅斯游客的『必選項』。在饒河縣人民醫院理療科內,按摩醫生正為俄羅斯游客謝爾蓋進行推拿。『長期開車導致頸椎不舒服,朋友推薦我來試一下中式按摩,沒想到效果這麼好!』謝爾蓋說,這次體驗讓他對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下次還要帶妻子來試試針灸。』從舌尖上的美味到身體上的放松,饒河縣用最朴素的『煙火氣』,讓俄羅斯游客感受到了中國的熱情與魅力。
雙向共繁榮:口岸激活區域經濟『新引擎』
『游客多了,店裡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在饒河口岸附近經營特產店的李女士,最近每天都要忙著補貨,『以前主要靠本地顧客和批發訂單,現在不少俄羅斯游客會來買東北山珍、蜂蜜,我們還推出了俄語服務,方便溝通。』免簽政策帶來的『游客紅利』,不僅惠及餐飲、零售、住宿等行業,更推動了饒河縣與俄羅斯周邊地區的經貿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
據饒河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人員往來的日益頻繁,當地企業與俄羅斯商家的合作也更加緊密。『以前我們的農產品出口主要靠批量運輸,現在不少俄羅斯采購商通過免簽政策來饒河實地考察,不僅簽訂了更大的訂單,還提出了定制化的產品需求。』目前,饒河縣的大豆、玉米、山野菜等特色農產品,深受俄羅斯消費者喜愛;而俄羅斯的巧克力、蜂蜜、木材等商品,也通過饒河口岸進入中國市場,豐富了兩國民眾的生活。
從『單向通關』到『雙向互動』,從『貨物往來』到『人文交融』,饒河口岸正以免簽政策為契機,書寫著中俄邊境經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正如饒河縣外事辦負責同志所說:『口岸是連接兩國的「橋梁」,而人員往來則是「橋梁」上最活躍的「音符」。饒河縣將進一步完善口岸設施,提昇服務水平,讓這座「橋梁」更寬、更穩,讓中俄兩國的情誼在交流中不斷加深,讓區域經濟在合作中實現共同繁榮。』
夕陽西下,饒河口岸的入境大廳內依然人頭攢動。隨著最後一批俄羅斯游客順利入境,工作人員開始整理當天的資料。窗外,界江靜靜流淌,見證著這座邊境小城的熱鬧與活力,也見證著中俄兩國跨越國界的友誼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