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鈕
從『破冰』到共贏的生動實踐
//shuangyashan.dbw.cn  2025-10-15 07:33:58

二九一農場圍繞墾地融合探索農業社會化服務新路徑

本報首席記者 楊軍

  先進的農業機械在黑土地上轟鳴著撒歡奔馳,田間地頭悄然展開新的農業技術推廣,大壟密植、『三五早播』這些『新花樣』正改變著傳統的耕作圖景……這是二九一農場為周邊鄉村提供社會化服務的真實場面。

  今年,依托雙鴨山市『雙保雙多』全程托管模式、集賢縣『一主四包』合作模式和紅興隆分公司『1133』農服模式,二九一農場創新推出『蜂巢模式』推進社會化服務,並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肯定,以及農民的普遍認可和好評。央視13頻道在集賢縣腰屯鄉雙山村墾地合作玉米播種現場進行了直播。

  高位謀劃,構建『蜂巢模式』戰略支點以蜜蜂的分工協作,擘畫『合作藍圖』。在雙鴨山市的政策引領下,二九一農場與集賢縣多次洽談、交流,共同推出『一主四包』合作模式(村集體或者是合作社等經濟組織作為主體,農場作為服務主體負責『包種』,政策性銀行包錢、種植業保險包賠、政府兜底,負責包收)。農場黨委與集賢縣黨委、政府共同擔當『蜂王』角色,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形成『黨政主導、部門聯動、全員參與』工作格局。集賢縣出臺2025年深化墾地合作實施方案,給予全程托管超過500畝的村集體補貼5萬元,合作面積超過2000畝的種植大戶,每畝補貼100元,以政策激勵激發合作活力。

  以蜜蜂的『務實擔當』,實施『三百行動』。在開展墾地合作這項工作中,先給鄉鎮講,鄉鎮講通了再和鄉鎮一起給村乾部講,跟村乾部講通了,再和村乾部一起給老百姓講,最後再引導老百姓之間互相講。幫『算賬』,算成本賬、產量賬、效益賬和對比賬。通過2024年墾地合作示范區的案例展示,扭轉了地方村乾部及種植戶對於墾地合作的『不理解、不了解、不認同』的局面,一致認為跟著農場乾,種植、銷售都不愁,效益有保障,這事兒靠譜。

  以蜜蜂的『蜂窩效應』,實現『六益六融』。通過分析總結,農業社會化服務這項工作,不只是增加地方產量,提高地方的土地產出率,還能實現土地改良、村屯優治、農業增效、農場優企、市縣發展、農戶增收共六方受益。

  實乾突破,打造現代農業『新樣板』創新『二人三餐』托管服務。『二人』即『傳經人』針對偏遠村屯及零散地塊開展技術指導和單環節托管,『經理人』針對面積相對集中、交通便利的鄰近鄉鎮采取全程托管和『整村推進』。『三餐』式服務即訂餐式:『土地+3』,農資、農技、農機全景設計,一站式全程托管;套餐式:『土地+N』,農資、農技、農機任選其一,模塊化套餐服務,可任選機械作業或投入品帶入等;分餐式:『土地+X』,農資、農技、農機分段搭配,農戶可以個性化進行環節選擇,精准匹配服務效能。

  推廣先進技術落地生根。示范區作為展示窗口全方位應用北大荒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包括1.1米大壟密植、品種選擇、精准施肥、精量播種、葉齡診斷、促控結合等20餘項先進技術,力爭畝產1000公斤以上,測產結果顯示,示范區較相鄰地塊畝增產191斤。

  賦能糧食安全戰略工程。組織開展『百名專家進田間』活動,在集賢微言公眾號開通『墾地合作技術標准』板塊,定期制作小視頻在平臺發布,多渠道多方式,帶動農民提昇農業管理標准。同時,組織符合作業標准的機車加入二九一農業社會化服務車隊,並安裝監控設備,連接農機智慧指揮中心,通過平臺時刻監控作業質量。2025年,落實全程托管2.2萬畝,全部長勢良好,豐收在望;落實環節托管20.03萬畝;開展技術服務19.28萬畝,服務36次,培訓超3000餘人次。

  發展前景,錨定『農業強國』新征程2025年,二九一農場探索『共同富裕』新機制,與集賢縣合作面積30萬畝,力爭實現土地產出率提昇10%、農民節本3%、增收10%,將帶動糧食增產1140萬斤。

  對於全程托管的地塊,農場通過方案設計、標准制定費和技術指導每畝收取10元的服務費作為農場的創收,實現農地增產與農場創收『雙提昇』。2026年力爭合作面積拓展至80萬畝,建立智慧農業平臺。2027年形成可復制經驗,創建省市級示范基地,合作面積拓展至130萬畝,以規模化合作推動農場效益與區域農業發展同步昇級。

  墾地合作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舉措。未來二九一農場將始終遵循『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成規模』的既定路徑,不斷做實做細墾地合作機制,在資源整合、產業協同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整村推進』速度,切實強化示范區的示范引領價值,為區域協同發展提供更強支橕。

作者:    來源:雙鴨山日報    編輯:楊宏圖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 雙鴨山日報社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主辦
本網站為雙鴨山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